我国建筑运行能耗占社会终端能耗的1/3以上,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,主要涉及暖通、热水供应、照明、炊事、家用电器等环节,其中暖通能耗占50%左右。为降低建筑能耗,同时节省我们的电费支出,暖通环节是节能的重点。
采暖节能,除了良好的房屋保温效果,使用高性能、高效率的采暖设备,日常采暖中的温度设置也很重要。据了解,当室温超过18℃以后,每增加1℃,供暖能耗将增加近20%。在确保舒适度的基础上,为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,国家标准GB 50736-2012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中明确,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以下规定: 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房间应采用18℃~24℃;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宜采用16℃~22℃。 这两个温度范围,是根据人们的生理需求而确定的,对我们日常采暖温度设置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。 有研究结果表明,当人体衣着适宜、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态时,室内温度18℃无冷感,15℃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。当环境温度在18~25℃,相对湿度在40%~70%时,人体感觉是最为舒适的。 传统的集中供暖,终端用户无法自行调节供暖温度,室内温度不达标或过热的情况时常出现。分布式电供暖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,用户不仅可以分户、分室、分时控制供暖温度,还可以利用手机APP远程控制、集中管理,随时随地把室内的温度控制在理想的范围。
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颖心教授对“供热舒适度及室温问题”的研究中提出:居住者拥有对环境的感知控制力,将有效提高其对室内环境质量的满意度。也就是说,分户、分时、分室的分布式电供暖方式,可以使用户的舒适温度范围变宽,同时有远红外的加持,不需要很高的温度就能享受到舒适体感,更有利于降低采暖能耗。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(侵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