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意义
我国北方城镇采暖热源主要来自热电联产和各类燃煤、燃气锅炉生产的热力。烧煤比重高达70%—80%,采暖消耗的一次能源依然以煤为主。虽然目前实现了燃煤的清洁高效利用,但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,居民采暖亟需低碳转型。另外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我国南方供暖需求越来越大。供暖行业碳减排的增长空间巨大,减排形势严峻,寻求城镇供热系统碳中和路径十分迫切。
根本途径
目前我国传统能源的使用面临着能源安全、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。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安全问题、大气污染问题,最有效的办法是改变能源结构,由现在燃煤、燃油、燃气的能源结构变成零碳能源结构,比如风电、水电、光电、核电、生物质能源,从根本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,从而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。
针对供热领域,实现我国城镇供热系统碳中和路径,需实现建筑和供暖领域的零碳运行。在冬季供暖以及建筑用能领域取消各类燃煤燃气锅炉,全部实现电气化。通过实现我国电力系统的零碳运行,从而实现建筑和供暖领域的碳中和。
技术分析
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实现零碳电力,建筑也就成为零碳运行,供暖热源取消各类燃煤、燃气锅炉。
可能的供暖热源:
1、依靠电力实现清洁供暖,即各类电动热泵、电锅炉。
2、热电联产余热、工业余热、以及其它可以利用的余热资源。
所以归根到底,到底未来碳中和下应该是哪种热源?主要取决于电力系统结构以及特性。
未来电力系统状况
未来电力的构成:风电、光电、水电、核电为主
冬夏季节差问题:
冬季枯水期,水电功率不到夏季40%,冬季太阳日照时间短,光伏日发电量不到夏季一半,冬季夏季电力负荷接近,冬季北方供热需要50亿GJ热源。
电力供需关系的变化:
目前煤电为主时:冬季电力过多,夏季不足;夜间电力过多,白天不足“未来零碳电力时:冬季电力不足,夏季过多;夜间电力不足,白天过多。
解决季节差的的三种方案:
1、加大风电、光电装机容量,冬季采用热泵供热,代价为夏季大量弃风弃光。
2、采用储氢方式跨季节蓄能,冬季用热泵供热,投资巨大。
3、在冬季利用火电发电,采用CCS回收和储存利用二氧化碳,一定程度可以弥补供暖热源负荷缺口。
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
1、提高跨季节蓄热技术,收集水热联产余热、垃圾焚烧余热、工业余热。
2、提升高效回收各类低品位余热技术,如余热驱动海水淡化制备热淡水、热电联产回收冷端余热和烟气余热等。
3、发展降低回水温度的技术,无论是跨季节蓄热还是电厂余热回收,都要建立在低回水温度基础上。
4、进一步加强建筑结构改造技术、建筑保温技术、末端调节技术等,降低热需求、扭转室内过热现象。
供热碳中和的重要举措:
1、建筑的节能改造,减少能源需求;
2、末端提高调节性能,降低回水温度的改造。
3、充分挖掘电厂的工业余热。
4、还有针对区域供热管网做好规划改造。
总的来说,中国要实现供热系统零碳改造,就要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,然后向零碳目标推进,科学规划、分步实施。
来源:CCMASA清洁供热分会 作者:英集动力创新研发部